首页

女s调解视频

时间:2025-05-28 22:48:33 作者:最高法:审理环境资源案件应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关系 浏览量:76106

  中新网重庆5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人民法院服务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28日在重庆举行。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发布第46批共5件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本批指导性案例均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例,涵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防治放射性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尾矿库污染,严惩长江流域非法采砂等不同类型。

  “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本批案例明确,人民法院审理环境资源案件,应当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已经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如何判断是否存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此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257号“北京市昌平区某环境研究所诉某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明确了相关裁判规则。

  具体来说,建设项目已经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单位已经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最大程度预防或者减轻对生态环境不良影响的,应当依法认定不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风险。

  为避免生态环境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针对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指导性案例258号“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诉济南某肿瘤医院有限公司等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中,人民法院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确立的“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原则,及时采取了禁止令、先予执行等措施。

  这一案例同时明确,因两个以上依法负有消除环境污染风险义务的民事主体均未履行相应义务造成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根据民法典规定,请求各民事主体就消除危险的费用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香港举行晚会迎“雪龙2”号 科考队员上台走秀讲故事

骗取出口退税罪是严重的危害税收征管犯罪之一。作为国际通行惯例,为了鼓励本国商品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家允许本国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即在货物出口后退还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已纳税款,避免国际双重课税。不法分子利用国家这一税收政策,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将没有出口或者虽出口但不应退税的业务等伪装成应退税业务,骗取出口退税款。这种行为从本质上是非法占有国家财产的诈骗犯罪,危害严重,应依法从严惩处。行为人虽有出口,但其通过将低廉的产品虚抬价格,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虚增的出口退税额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特别巨大,造成国家巨额财产损失,应依法从严打击。

姹紫嫣红!徐州4万余株牡丹花竞相绽放

女子肠穿孔进了ICU ,起因竟是“狼”

当天,皮埃尔·阿戈斯蒂尼在“南开大学外国专家大讲堂”,以“光致电离延迟到电子摄影:阿秒脉冲的起源和应用”为题,带领现场师生一起用“光”度量世界。通过生动的案例,皮埃尔·阿戈斯蒂尼将“阿秒脉冲”在前沿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娓娓道来。

习近平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会谈

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全会《决定》作出的改革部署主要是战略性、前瞻性、方向性的,需要制定周密可行的改革方案。改革方案的设计必须把握客观规律,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要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要防止重文件制定、轻督促落实等现象,防止“沙滩流水不到头”,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一竿子插到底,务求取得实效。

中国代表80国作共同发言 就人工智能促进儿童权利提三点主张

近年来,浙江省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机制不断完善。2023年,该省普惠小微贷款、民营经济贷款、制造业贷款、债务融资工具支持企业金额等均居全国前列,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有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